关羽明明威震四海,为何还被自己人给恶谥?

admin2025-10-27 00:57:102158

刘备去世时,为何没给关羽追封谥号?这背后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。作为蜀汉开国皇帝,刘备在位期间只给法正一人赐过谥号。究其原因,与关羽离世后的特殊处境密不可分——他的首级被曹操厚葬于洛阳,身躯则被孙权安葬在当阳,蜀汉境内仅存一座衣冠冢。这种身首异处的悲壮结局,或许正是刘备未予追谥号的关键所在。

直到景耀三年(260年),后主刘禅才为关羽追谥壮缪侯。这个看似简单的谥号,却在后世引发持续千年的争议。让我们先看没有争议的部分:壮字在周朝谥法中代表威猛刚武、战功赫赫。关羽生前的战绩确实配得上这个字——白马坡万军中斩颜良的英姿,水淹七军擒于禁、斩庞德的辉煌,都完美诠释了壮字的含义。即便最终兵败麦城,也难掩其武而不遂的悲壮气概。

真正的争议焦点在于缪字。这个字在谥法中可作两种解读:既可能指名实不符的批评,也可能是对武功卓著却未尽其才的惋惜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三国志》明确记载当时舆论将此视为荣耀。试想,若真是恶谥,以关羽在蜀汉的地位,其子关兴等人岂会毫无异议?对比曹魏名臣吴质被谥丑侯引发家属强烈抗议的案例,更显得耐人寻味。

从历史背景看,关羽虽因大意失荆州铸成大错,但作为蜀汉奠基的重要功臣,其历史地位不容抹杀。细究襄樊之败,东吴背盟、糜芳叛变等外部因素同样不可忽视。以刘禅宽厚的性格,给予恶谥的可能性确实不大。或许,壮缪二字正是对这位传奇名将最恰当的盖棺定论:既肯定其赫赫战功,也暗含对未尽事业的遗憾,恰如那柄折断的青龙偃月刀,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复杂而永恒的光芒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